李子變成了沒有成為劉邦朱元璋的東西

發布 2024-02-20
5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3-11-06

    其實當初劉邦和朱元璋建國的時候,也有各種強大的敵人,尤其是劉邦,他最大的敵人是項羽,項羽本來可以滅了他,但最終還是以弱勝強,贏了國家。

    劉邦之所以能夠贏得這個國家,完全是因為劉邦足夠聰明,再加上他身邊有很多能幹的大臣和有義之士,這些人給他建議,帶領他的軍隊行軍作戰,每一次他用詭計取勝,劉邦之所以能夠贏下國家,完全是靠他的智慧, 不是任何力量。這是打國最難的部分,不僅要力量強大,還要智慧充足。 而李自成的軍隊很弱,卻沒有智慧。

    劉邦率領的軍隊不是農民起義軍,而是別人給他的軍隊,他在慢慢擴大,而他的軍隊一部分其實是正規軍,不是完全意義上的農民,同時他不斷吸收其他隊伍,他還包括了許多其他強大的人才, 比如韓欣,他們都幫助劉邦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但李自成的農民軍,大概就是一群農民聚在一起鬧事,他們百萬大軍沒有乙個能幹的領袖帶領他們取得勝利,他們也沒有能力與清軍抗衡! 當時的清軍,其實屬於一支訓練有素的、善於打仗的清軍,在努爾哈赤的帶領下,也確實是無敵的。

    而當時的李自成固執己見,並沒有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打江山上,他總覺得自己有百萬大軍就贏了,他覺得自己是個穩重的皇帝,於是得罪了吳三桂,吳三桂開啟了山海關關關,讓清軍進關, 這導致了李自成的大規模潰敗,被清軍擊斃。

    失敗總是有跡可循的,知識和文化絕對可以用在任何事情上,李子成忽略了這一點,所以他的失敗是必然的結果。

  2. 匿名使用者2023-11-05

    他的成功完全是運氣問題:

    他的軍隊甚至不能稱為農民軍,應該稱為“餓民強盜軍”,在他逃離明軍之前,經常有幾萬人被毆打,幾十人離開,跑到山上。 好在崇禎十三年河南的旱災,讓他迅速聚集了數十萬飢餓的民眾。

    大家都知道,河南是中原,農民人數最多,人口也比以前偏遠的陝西多很多,所以陝北沒有災難和饑荒,畢竟人少,用其他地方的軍區去打陝北的農民是沒有問題的。

    但中原有麻煩,北方亂無章,南方的官僚地主不去秦王,明朝基本結束,稅收,人口沒了,打剿土匪怎麼辦,李自成進京基本沒有遇到抵抗,明軍一家沒吃就造反了, 還有什麼好打的?

    進入京城後,武家李子成和他的手下,一群完全無人看管的劫匪,露出了原形,基本上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搶劫,李自成甚至搶劫了吳三桂的妻子,政治方面為零,明心也丟了,但崇禎雖然死了,但是南方, 山東等還是明朝,關外還有滿族人,靠匪徒頭目李自成和一群烏合之眾,怎麼能和明軍和清軍打得一戰呢?

    除了人數眾多之外,就是亂象叢生,沒有軍紀,百萬大軍(當然估計沒有那麼多)迅速逃竄散去,李自成根本沒有能力和資本來改朝。

  3. 匿名使用者2023-11-04

    李是好戰的,沒有國家意義。

    農民起義:沒有長遠的眼光,只有現在,不為國家。

    你知道日本為什麼不看《水滸傳》嗎? 我想我不需要解釋,李子成沒有知識淵博的人,所以他只會強攻,但他不如成吉思汗。

    所以這就是原因。

  4. 匿名使用者2023-11-03

    沒有崇高的目標,貪圖享樂,傲慢自大。

  5. 匿名使用者2023-11-02

    李自成是烏合之眾,領導層中沒有知識淵博、聰明人。

相關回答
  1. 2個回答2024-02-20

    坐,大順皇帝,可是他沒過幾天就被趕走了,用史書的話說,明末農民起義的失敗,還是說,純農民階級如果不與其他封建勢力聯合起來,是很難得逞的,畢竟, 是封建社會,不依靠這些勢力進行鎮壓,結果十分慘烈,叛軍領導層的愚昧和腐敗也是重要原因。

  2. 2個回答2024-02-20

    斷路 器。 李自成(原名洪基,小字黃來兒,又名棗兒,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曾任陝西榆林、李繼謙村。 童年時,他為地主放羊,在銀川當郵遞員。 >>>More

  3. 3個回答2024-02-20

    李自成已經失去了人民的支援。 不再有上訴。

  4. 4個回答2024-02-20

    1643年10月,李自成突破潼關,殺滅巡撫孫傳亭,占領陝西全省。 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李濟謙為太祖,開國名“大順”。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東進北京,突破寧武關,擊斃關將兵周玉記,攻克太原、大同、宣府等地。 >>>More

  5. 2個回答2024-02-20

    李自成是漢族人。

    李自成(1606-1645),原名洪基,是明末農民起義的領袖。 童年時,他為地主放羊,在銀川當郵遞員。 在1629年的起義中,他是勇猛而有見地的莊王高應祥手下的將軍。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