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回答
-
從積極的一面看,李鴻章竭盡全力維護中國利益,力爭在外交上強勢,但改變不了中國落後的現實。 他主張簽署不平等的條約,但該國軟弱無力,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 他、曾國藩等人領導了西化運動,這是他進步的體現。
他也有在外交上為中國辯護的記錄,比如在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後,獨自去談判,最終在不割讓土地的情況下解決了這一事件; 在甲午戰爭不利形勢下,他主動以最低的代價達成和解,這是他保衛國家的有利方面。
負面評價主要來自李鴻章做出的錯誤決定,後人也紛紛批評。 比如,他們因為過於避戰,重視海防,甘願犧牲整個新疆,放棄新疆防務; 1885年,日本在完全戰勝日本後於1885年簽署了中日天津會議,賦予日本向朝鮮派兵的權利。 抗日戰爭中的指揮失誤導致威海衛軍艦全殲; 中法戰爭勝利後,簽訂了不平等條約。 儘管這些不利的條約和做法受到各種客觀條件的制約,但他仍然對這些事件的不當行為負有重大責任。
此外,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初期,他殺了太多人。 這也涉及到對湘軍和淮軍的整體評價。 西化運動及其一系列措施並沒有改變中國的持續衰落,他的貢獻也不大。
-
李鴻章,中國俾斯麥。
相關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