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回答
-
戰爭的勝利,絕不會靠人數上的優勢,而是會因為後勤補給的匱乏而成為負擔,像韓信這樣的士兵越多越好,還是少數,而李密也不是那麼少數瓦崗軍屢屢失敗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後勤保障的問題,而是因為戰略原則上的致命錯誤。
攻打洛陽是瓦崗軍衰落的第一步,也是李密的第乙個戰略失誤。 此時的瓦崗軍也算是兵力不大,擁有山東、河南的疆域,面臨著攻打長安或洛陽的選擇,但李密並沒有採納攻打長安的建議,他認為瓦崗軍的很多將領都是山東土匪, 而且他又擔心他們無意進攻長安,不宜留在河南,於是選擇了進攻洛陽,這犯了很大的錯誤。因為洛陽是四面都有敵軍的地方,強攻消耗了大量的兵力和時間,使瓦崗軍失去了很多發展強勢的機會。
與餘文華的戰鬥,瓦崗軍的僵持和放慢腳步,是第二個戰略失誤 。瓦崗軍攻打洛陽,陷入持久戰,返回長安,洛陽是唯一的出路。 當時隋朝的楊帝死在了於文華之手,大家都知道,他已經與隋軍和叛軍為敵,就算任其輕易通過洛陽直接前往長安,也會有其他軍隊和於文華打架, 等待漁民的利益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在這兩大戰略失誤之後,瓦崗軍已不再有當年的勇士,內軍不穩,外腹被敵人攻破,到了碧山之戰,王世衝的精銳士兵擊敗了瓦崗軍。 至於秦瓊和許茂功,他們兩人確實相當強大,但實力還不足以改變戰局的風向。
-
二十萬的軍隊其實是誇張的,遠古時期人很少,怎麼會有這麼多軍隊,那時候他們的規模其實很小,只是一些土匪,當然是打不過正規軍的。
-
由於他的戰略嚴重錯誤,他不想白白放棄自己的領土,這導致了瓦岡軍隊的失敗。
-
因為李密沒有軍事天賦,所以在行軍和戰鬥上還是落後太多。 同時,我不聽好的建議。 所以,李密的軍事力量再大,也沒用。
相關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