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和俾斯麥講中文

發布 2024-09-17
6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3-11-07

    李鴻章說中文,確切地說,是帶有合肥口音的中文;

    說德語的俾斯麥,什麼口音,我不知道,大概是帶有布蘭登堡口音的德國人。

  2. 匿名使用者2023-11-06

    可以肯定的是,李鴻章不會說外語。 俾斯麥可能也不會說中文。 根據國際慣例,兩位官方外交官都應使用自己的中文,並有其他翻譯。

  3. 匿名使用者2023-11-05

    為了在國際代表中表現出對自己國家的尊重,乙個人必須說自己國家的官方語言。 然後,口譯員會將其翻譯成另一種語言。

  4. 匿名使用者2023-11-04

    他們都說著自己國家的語言,就算當時德國很強大,李忠堂也不會收賬。 他們都是一樣的平等。

  5. 匿名使用者2023-11-03

    有翻譯。

    說各自國家的語言。

  6. 匿名使用者2023-11-02

    當然,我使用互譯並說我自己的中文。

相關回答
  1. 3個回答2024-09-17

    完全正確,這是李鴻章到德國時的第二個孩子和俾斯麥的照片之一。

  2. 2個回答2024-09-17

    他們倆都是權重大臣,都是乙個王朝改革的重要大臣,要說互相同情,應該是李鴻章的一廂情願,李鴻章認為自己可以和俾斯麥相提並論,但俾斯麥應該在外交上尊重,彼此之間沒有同情心,李鴻章覺得自己在清朝的改革成就值得在俾斯麥面前談一談, 但俾斯麥被譽為鐵血首相,他自然更注重改革的成果。

  3. 12個回答2024-09-17

    原因如下:

    據史料記載,左宗棠生於公元1812年,卒於公元1885年,享年74歲,而李鴻章生於公元1823年,卒於公元1901年,享年79歲,左宗棠比李鴻章大12歲。 雖然兩人都出身於湖南軍,但論年齡,左宗棠似乎比李鴻章資歷更深。 >>>More

  4. 3個回答2024-09-17

    龔一心太子的官職比較大,畢竟是自己的家族益心從咸豐十一年(1861年)到光緒十年(1884年),擔任軍機工頭和丞相衙門的領班,雖然在同治四年(1865年)被慈禧太后懷疑為國王, 但仍然處於權力的中心。光緒十年(1884年),最終因中法戰爭失敗被廢黜,歷史上被稱為“嘉神義書”。 直到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戰爭戰敗後才再次使用。 >>>More

  5. 10個回答2024-09-17

    梁啟超認為,李鴻章根本不足以與俾斯麥相提並論。 李鴻章死後,梁啟超曾寫過《李鴻章傳》,描寫了李鴻章的落魄和風光,但當很多人稱李鴻章為東方俾斯麥時,他確實認為這種說法不是奉承就是荒謬,嗤之以鼻。 >>>More

  6. 2個回答2024-09-17

    在很多人眼裡,李鴻章是個不折不扣的民族敗類,別的不說,光是看著李鴻章簽了那麼多羞辱國的條約,覺得李鴻章是叛徒,也許有點太偏執了,李鴻章作為大臣,自然是要分擔主人的後顧之憂,慈禧命令他籤條約的時候,他怎麼敢不去。 >>>More

  7. 5個回答2024-09-17

    李鴻章是近代最偉大的民族英雄。

    最大的功勞是李家俊直接領導的:淮軍和北洋艦隊,甲午戰爭戰敗,陸戰千里,海戰徹底失敗,由國家龐大的人力物力經營了十幾年的旅順要塞, 幾天就迷路了,潰敗還不足以形容。清政府只好割讓土地,交納賠償,老百姓被掏出幾層皮,自己的財富堪比國家,堪比二和神,採購回扣之王,簽訂了賣國條約。 >>>More